2,整个队列是有一个环绕机制的,比如这时候我一直取数据,那么读取的下标会一直后移,知道数组的末尾。如果这时候制定数组的尾部后一个下标时数组的头位。如此即实现环绕的一个队列。如此实现十分精妙,可说是整个队列实现的基础机制。
如此,这个队列的容量是不可改变的。
// 指针前移
final int inc(int i) {
return (++i == items.length) ? 0 : i;
}
// 指针后移
final int dec(int i) {
return ((i == 0) ? items.length : i) - 1;
}
3,直接看下核心的put和take方法实现:
put
public void put(E e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{
checkNotNull(e);//不能放null
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= this.lock;//先把锁赋给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
// 在JUC的很多类里,都会看到这种写法:把类的属性赋值给方法内的用final修饰一个变量。
// 这是因为类的属性是存放在堆里的,方法内的变量是存放在方法栈上的,访问方法栈比访问堆要快。
// 在这里,this.lock属性要访问两次,通过赋值给方法的局部变量,就节省了一次堆的访问。
// 其他的类属性只访问一次就不需要这样处理了。
lock.lockInterruptibly();//加锁
try {
//循环保证避免避免虚假唤醒,虚假唤醒就是此事如果有多个线程都wait,
//而被同时唤醒时都会去执行下面的insert
//如果在while循环中,那么唤醒后先判断count大小,来确定是继续wait还是insert。
while (count == items.length)
notFull.await();//阻塞线程
insert(e);
} finally {
lock.unlock();//释放锁
}
}
take
public E take(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{
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= this.lock;
lock.lockInterruptibly();
try {
while (count == 0)
notEmpty.await();
return extract();
} finally {
lock.unlock();
}
}
其中使用到insert和extract方法,当然也可以看到只有持有锁的情况下才会调用这两个方法,如此这个方法的调用不需要关系是否线程安全,调用前保证线程安全:
private void insert(E x) {
items[putIndex] = x;// 1,存值,非常简便
putIndex = inc(putIndex);//2,移动下标,使用inc方法
++count;//3,增加元素总数
notEmpty.signal();//4,通知在非空条件上等待的读线程
}
private E extract() {
final Object[] items = this.items;//先将类变量赋给方法变量,前面提过这个用处
E x = this.cast(items[takeIndex]);
items[takeIndex] = null;
takeIndex = inc(takeIndex);
--count;
notFull.signal();
return x;
}
操作示意图:
1,一个环的数组

2,再放一个元素:

3,取一个元素

当然ArrayBlockingQueue里还有其他方法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继续探索。
总结:
1,一个环的数组设计十分巧妙。
2,将类变量赋给方法变量的编码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