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前面发了一些自动布局的文章,不过这篇写的更基础一些。
前言
iOS8和iPhone6发布已经过去蛮久了,广大的果粉终于迎来了大屏iPhone,再也不用纠结为大屏买三星舍苹果了…但是对于iOS开发人员来说,迎来了和Android开发开发一样的问题—>各种屏幕的适配(是不是可以要求加工资的节奏).对于适配,网传各种有关Size Class的论点,前段时间太忙,一直没去研究,套用+总的话,苹果在适配方面提供的方法做的比安卓好太多了.自己实测之后,确实很方便0.0(不过,还是想说,适配的核心始终是AutoLayout)
概念初探
iOS8之前,公司在开发项目时,先做的iPhone版,然后要求开发iPad版本,其实内容是完全一样的,只是UI变化了,但是我们就需要建立2个工程来分别对应实现.iOS8推出的Size Class,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工程的storyboard中进行所有尺寸屏幕的适配,不仅是iPhone 4s-5/5s-6-6 Plus,还包括iPad界面.它引入了一种新的概念,抛弃传统意义上我们适配时所谓的具体宽高尺寸,把屏幕的宽和高分别分成两种情况:Compact-紧凑, Regular-正常(Any-任意,其实就是这2种的组合,所以我没分成3种情况).搭配起来是3*3,也就是无论如何变化,加起来也就9种,如上图.
1.实际应用中,这Compact,Any,Regular如何运用呢?
w:Any h:Any 是我们刚建立工程时候默认选择的,算是一切描述的父类.其他的种类描述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的,比如:如果weight设为Any,height设置为Regular,那么在该状态下的界面元素在只要height为Regular,无论weight是Regular还是Compact的状态中都会存在.于是:
w:Compact h:Compact - (w:Any h:Compact , w:Compact h:Any , w:Any h:Any)
w:Regular h:Compact - (w:Any h:Compact , w:Regular h:Any , w:Any h:Any)
w:Compact h:Regular - (w:Any h:Regular , w:Compact h:Any , w:Any h:Any)
w:Regular h:Regular - (w:Any h:Regular , w:Regular h:Any , w:Any h:Any)
2. 再来看一组数据和一张图(国外一位博主给出的,很形象):
iPhone4S,iPhone5/5s,iPhone6
竖屏:(w:Compact h:Regular)
横屏:(w:Compact h:Compact)
iPhone6 Plus
竖屏:(w:Compact h:Regular)
横屏:(w:Regular h:Compact)
iPad
竖屏:(w:Regular h:Regular)
横屏:(w:Regular h:Regular)
3.可以总结为:
试验反馈一
1.首先,先建立一个工程,展开如下页面
PS:这是iOS8的新特性,真的用到项目里需要等放弃兼容iOS7 。。。显然,目前还是不行的
2.在Any Any情况下,放置一个Label,并设置约束上-左-下-右为0-0-20-0
3.在Compact Any情况下,又放置一个Label,并设置约束上为20
4.继续在Compact Any情况下,来看看横屏状态下的变化
5.最后切换到Regular Any下,完成6 Plus 的横屏显示
试验反馈二
试验一里面,验证了一下概念中所列举的各个屏幕适用的组合,接下来,算是Size Class 解决横屏的妙用
PS:运用于,横屏适配,重新排版竖屏时候的UI布局
除了改动不同组合下约束,也能改动控件在不同组合下是否显示
试验反馈三
AutoLayout这里不给具体如何设置,因为不知道如何写,感觉还是大家多动手去写,去试,最有效了
下面给出AutoLayout设置的图解
简答测试Demo结果图:
如果不横屏,也可以直接取消Size Classes(图不一样,不同时间写的…囧)
最终Demo
Demo的Github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ConanMTHu/Size-Classes-Demo/tree/master
总结
直接说以后都应该使用storyboard+autolayout感觉是不负责的说法,但是深入思考autolayout是很有必要的!
如下情况使用autolayout会有帮助:
前言
iOS8和iPhone6发布已经过去蛮久了,广大的果粉终于迎来了大屏iPhone,再也不用纠结为大屏买三星舍苹果了…但是对于iOS开发人员来说,迎来了和Android开发开发一样的问题—>各种屏幕的适配(是不是可以要求加工资的节奏).对于适配,网传各种有关Size Class的论点,前段时间太忙,一直没去研究,套用+总的话,苹果在适配方面提供的方法做的比安卓好太多了.自己实测之后,确实很方便0.0(不过,还是想说,适配的核心始终是AutoLayout)
概念初探
iOS8之前,公司在开发项目时,先做的iPhone版,然后要求开发iPad版本,其实内容是完全一样的,只是UI变化了,但是我们就需要建立2个工程来分别对应实现.iOS8推出的Size Class,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工程的storyboard中进行所有尺寸屏幕的适配,不仅是iPhone 4s-5/5s-6-6 Plus,还包括iPad界面.它引入了一种新的概念,抛弃传统意义上我们适配时所谓的具体宽高尺寸,把屏幕的宽和高分别分成两种情况:Compact-紧凑, Regular-正常(Any-任意,其实就是这2种的组合,所以我没分成3种情况).搭配起来是3*3,也就是无论如何变化,加起来也就9种,如上图.
1.实际应用中,这Compact,Any,Regular如何运用呢?
w:Any h:Any 是我们刚建立工程时候默认选择的,算是一切描述的父类.其他的种类描述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的,比如:如果weight设为Any,height设置为Regular,那么在该状态下的界面元素在只要height为Regular,无论weight是Regular还是Compact的状态中都会存在.于是:
w:Compact h:Compact - (w:Any h:Compact , w:Compact h:Any , w:Any h:Any)
w:Regular h:Compact - (w:Any h:Compact , w:Regular h:Any , w:Any h:Any)
w:Compact h:Regular - (w:Any h:Regular , w:Compact h:Any , w:Any h:Any)
w:Regular h:Regular - (w:Any h:Regular , w:Regular h:Any , w:Any h:Any)
2. 再来看一组数据和一张图(国外一位博主给出的,很形象):
iPhone4S,iPhone5/5s,iPhone6
竖屏:(w:Compact h:Regular)
横屏:(w:Compact h:Compact)
iPhone6 Plus
竖屏:(w:Compact h:Regular)
横屏:(w:Regular h:Compact)
iPad
竖屏:(w:Regular h:Regular)
横屏:(w:Regular h:Regular)
3.可以总结为:
- 如果项目不支持横屏显示,使用w:Compact h:Regular(或者直接取消使用Size Class)
- 如果项目支持横屏显示,使用w:Compact h:Regular+w:Any h:Compact
- 对于一些公有的约束(任意组合中都适用),一般放在w:Any h:Any中设置
- iPad同理
试验反馈一
1.首先,先建立一个工程,展开如下页面
PS:这是iOS8的新特性,真的用到项目里需要等放弃兼容iOS7 。。。显然,目前还是不行的
2.在Any Any情况下,放置一个Label,并设置约束上-左-下-右为0-0-20-0
3.在Compact Any情况下,又放置一个Label,并设置约束上为20
4.继续在Compact Any情况下,来看看横屏状态下的变化
5.最后切换到Regular Any下,完成6 Plus 的横屏显示
试验反馈二
试验一里面,验证了一下概念中所列举的各个屏幕适用的组合,接下来,算是Size Class 解决横屏的妙用
PS:运用于,横屏适配,重新排版竖屏时候的UI布局
除了改动不同组合下约束,也能改动控件在不同组合下是否显示
试验反馈三
AutoLayout这里不给具体如何设置,因为不知道如何写,感觉还是大家多动手去写,去试,最有效了
下面给出AutoLayout设置的图解
简答测试Demo结果图:
如果不横屏,也可以直接取消Size Classes(图不一样,不同时间写的…囧)
最终Demo
Demo的Github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ConanMTHu/Size-Classes-Demo/tree/master
总结
直接说以后都应该使用storyboard+autolayout感觉是不负责的说法,但是深入思考autolayout是很有必要的!
如下情况使用autolayout会有帮助:
- 当需要展示的内容很多并且尺寸不固定;
- 程序需支持屏幕旋转(主要是iPad程序,iPhone程序横屏的场景有点非主流,也不排除..手游..);
- 程序通用于iPhone和iPad(最重要的吧).
收藏的用户(0) X
正在加载信息~
推荐阅读
最新回复 (0)
站点信息
- 文章2305
- 用户1336
- 访客11479189
每日一句
Success is built on failed years.
成功皆筑于经年败绩。
成功皆筑于经年败绩。
linux下C/C++网络编程基本-NAT穿透成功
全局AfxMessageBox默认标题修改
鸿蒙Failure[INSTALL_PARSE_FAILED_USESDK_ERROR]
已经存在的Android Studio工程添加NDK支持
亲测!虚拟机VirtualBox安装MAC OS 10.12图文教程
安卓准备向手机厂商收费?
Android-X86和VirtualBox打造高性能Android开发环境
Android项目多版本发布、打包解决方案
Chrome插件-网页中运行自己的JS
8位数QQ官方注册过滤法
Android Studio使用Opencv2.4.9进行NDK开发
NDK cmake报错:asm/types.h not found
Cocos2dx 3.x 解决首次项目复制库文件编译慢的问题
新会员